• 最新消息
  • 活動照片
  • 活動影音
  • 文件檔案
  • 線上教材
  • 登入
111學年度一獅盃比賽 比賽計畫 國小朗讀篇目 英語資源中心年度計畫 111學年度推動計畫 縣市自聘外師計畫 Elta教學助理計畫 FET外籍教師計畫 英語教學精進/全英語授課專區 全英授課(國中小課室英語) 英語素養導向教學(研習) 英語評量設計與實施(研習) Cool English(國中小高) SABASA標準本位網站 ICRT網站 橋校環遊世界影片(酷客雲) 英語補救教學模式與策略 英語領鋼英譯版 英語多元評量相關文獻 國際暨雙語教育推動 推動國際、英語暨雙語教育任務小組計畫 基隆市雙語領航、遠航學校 跨國文化交換日記交流計畫 英語融入彈性課程發展(低年級) 英語融入領域課程與教學(研習) 國教署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資源 建置校園雙語環境 雙語教學相關文獻 外師視訊、巡迴、英語村遊學、 111學年度英語村遊學(4年級、7年級) 111學年度外師巡迴教學(5、6、7年級) 110學年度外師視訊教學(6年級) 英資中心相關會議 110學年度期初說明會 109學年度期中檢討會 109學年度期末檢討會 英語閱讀推動 本市自編海洋議題繪本 本市自編漫畫繪本資料 雙語營造參考資料 課程相關雙語對照 雙語建置(軟硬體) 學校教室環境雙語對照 行政組別與專科教室對照 行政職稱雙語對照 圖書館專用雙語對照表 環境佈置精神標語 校園開放標示雙語對照 班級常規雙語對照 教師精進進修 教師英語檢測 加註英語專長科目及學分對照 現職教師1-5加註英語專長規定 基隆市專家人才庫 教學與自學資源 聽力教學活動與自學 評量規準設計網站 教學遊戲網站(小學) 閱讀教學資源網站 寫作練習網站 發音教學網站 會話教學網站 綜合性英語教學網站 TOEIC自學練習網站

英語補救教學模式與策略


 

 

一、補救教學歷程

(一)蒐集資料、診斷。(二)正式評量。 (三)教學: 診療式教學(clinical teaching),評量-教學-再評量的教學循環歷程。

 

 


二、補救教學模式

(一) 資源教室模式(資源班)。

(二) 學習站模式:: 1、教師主導示範學生模仿。 2、教師在旁輔導。 3、利用同儕輔導。

(三)套裝學習材料模式(learning package),能力本位,自我學習導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技巧,每一套學習材料都是針對特定的能力或技能所設計,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學習。以獨立作業的方式進行,老師站在輔導的立場,給與指示與回饋。教師做有系統的觀察與紀錄,發現學習者的障礙時,馬上補充教材,改變方法,修正教學目標,以利教學活動的推展與達成。

(四)電腦輔助教學模式:

 

 


三、補救教學適用的教學策略

(一)直接教學模式(the direct instuction model)美國學者Rosenshine & Madeline Hunter

複習有關知識  -- 呈現新教材(一次一個重點、教學立即檢查是否學會) - - 學生在指導下做練習 -- 回饋與校正-- 獨立練習- - 每周每月做總復習   

(二)精熟教學模式(the mastery teaching model)美國學者Benjamin S. Bloom

教材細分單元(有評量測驗及精熟標準)--進行班級教學--每一單元結束後進行第一次測驗並給予回饋--未達精熟者參加補救教學重新學習原單元--進行第二次測驗--少數未通過則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其他的學習活動(其他達到精熟的學生則參加充實性的學習活動)--全班共同進行下一個單元(進度由老師決定)

(三)個別化教學模式(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model)美國學者Fred S. Keller

 教材細分單元(有評量測驗及精熟標準)--學生依照自己的能力時間決定進度--完成單元學習參加單元評量,並立即回饋通過與否--達到精熟則進入下一個單元(未達精熟要重新學習原單元)

 

 


 四、英語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分析

 (一) 對學生易發生的錯誤及學習障礙提高敏感度。 可能錯誤分析。

 (二) 國小英語教學重要內容

   1、字母與發音教學內容

     (1) Blevins(1998)認為有合成法(synthetic approach)及分析法(analytic approach)兩種。合成法又稱為直接(direct)或詳盡(explicit)教學法,屬於由下而上(bottom-up)的教學方式,學生需先認識字母後再進行組字練習,終而能自行閱讀。

     (2)分析法又稱為間接(indirect)或暗示(implicit)教學法,亦被認為是發現教學法(discovery method),學生先認字再推論讀音與拼字(sound-spelling)的關係。

    林素娥(2003)認為學Phonics最恰當的時機為熟悉二十六個字母之後再教成功率最高,因為紮實的字母基礎較不易讓學生對於字母(letter)與聲音(sound)產生混淆。而字母拼讀教學順序Blevins(1998)建議為:
   1.短母音(short vowels)與子音(consonants)混合
   2.複合子音(digraphs: ch, sh, th, wh)
   3.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音組合(r-blends, s-blends, l-blends)
   4.以e為結尾的長母音(final e: a_e, e_e, i_e, o_e, u_e)
   5.長母音(multiple spellings, long vowels)
   6.母音組(variant vowels: oo, au, aw)與雙母音(diphthongs: ou, ow, oi, oy)
   7.不發音字母(silent letters)與字尾變化(inflectional endings: -ed, -s, -ing)

    2、字彙

   3、句子

    

參考文獻

1、張新仁。補救教學面面觀。連結網頁 

網站管理:基隆市英語教學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