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補救教學模式與策略
一、補救教學歷程
(一)蒐集資料、診斷。(二)正式評量。 (三)教學: 診療式教學(clinical teaching),評量-教學-再評量的教學循環歷程。
二、補救教學模式
(一) 資源教室模式(資源班)。
(二) 學習站模式:: 1、教師主導示範學生模仿。 2、教師在旁輔導。 3、利用同儕輔導。
(三)套裝學習材料模式(learning package),能力本位,自我學習導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技巧,每一套學習材料都是針對特定的能力或技能所設計,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進度學習。以獨立作業的方式進行,老師站在輔導的立場,給與指示與回饋。教師做有系統的觀察與紀錄,發現學習者的障礙時,馬上補充教材,改變方法,修正教學目標,以利教學活動的推展與達成。
(四)電腦輔助教學模式:
三、補救教學適用的教學策略
(一)直接教學模式(the direct instuction model)美國學者Rosenshine & Madeline Hunter
複習有關知識 -- 呈現新教材(一次一個重點、教學立即檢查是否學會) - - 學生在指導下做練習 -- 回饋與校正-- 獨立練習- - 每周每月做總復習
(二)精熟教學模式(the mastery teaching model)美國學者Benjamin S. Bloom
教材細分單元(有評量測驗及精熟標準)--進行班級教學--每一單元結束後進行第一次測驗並給予回饋--未達精熟者參加補救教學重新學習原單元--進行第二次測驗--少數未通過則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其他的學習活動(其他達到精熟的學生則參加充實性的學習活動)--全班共同進行下一個單元(進度由老師決定)
(三)個別化教學模式(the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model)美國學者Fred S. Keller
教材細分單元(有評量測驗及精熟標準)--學生依照自己的能力時間決定進度--完成單元學習參加單元評量,並立即回饋通過與否--達到精熟則進入下一個單元(未達精熟要重新學習原單元)
四、英語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分析
(一) 對學生易發生的錯誤及學習障礙提高敏感度。 可能錯誤分析。
(二) 國小英語教學重要內容
1、字母與發音教學內容
(1) Blevins(1998)認為有合成法(synthetic approach)及分析法(analytic approach)兩種。合成法又稱為直接(direct)或詳盡(explicit)教學法,屬於由下而上(bottom-up)的教學方式,學生需先認識字母後再進行組字練習,終而能自行閱讀。
(2)分析法又稱為間接(indirect)或暗示(implicit)教學法,亦被認為是發現教學法(discovery method),學生先認字再推論讀音與拼字(sound-spelling)的關係。
2、字彙
3、句子
參考文獻
1、張新仁。補救教學面面觀。連結網頁